2009-12-28
《梁皇寶懺》主法
《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懺除罪業所集結的懺法,由於郗氏生前爭寵好鬥,而常懷瞋恨心及嫉妒心,生性狠毒,損物害人,因此死後墮入蛇身。梁武帝為懺除郗氏的惡業,禮請寶誌禪師及當時高僧集結諸經懺悔法門而成《慈悲道場懺法》,後世稱之為《梁皇寶懺》。
2009-12-13
老人院關懷探訪
見石法師於歲末年終之際,與華嚴蓮社青年會一同關懷探訪位於加州聖荷西市 (San Jose)的San Tomas Convalescent Hospital 老人院,並贈送圍巾及毛氈,讓老人家們能溫暖的度過冷冽的寒冬。
此次的關懷,院方特別挑出多年未有親屬訪視的老人,讓法師及青年會的成員陪同他們,為他們奉上佛教慈悲的溫情。面對許多久臥病榻的老人家,法師總是會親切地握住他們的手,貼近耳邊跟老人們說說話,老人們雖然無法言語,只能以緊握著法師的手,傳達他們的感動與謝意。
梵網經云:菩薩見諸病人,應常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探病乃為第一福田。若父若母師僧弟子,盲聋喑啞諸根不具,身患疾病百般痛苦,皆應醫養令其痊癒。此次的探訪,不僅為老人家們帶來溫暖,更啟發了青年會學員們慈悲喜捨的菩提種子。
2009-12-06
《怡山禮佛發願文》導讀 結業
2009年12月6日玉佛寺佛學研討班,由見石法師主講《怡山然禪師發願文》導讀,課程業已圓滿落幕。
剛開課時,曾有人質疑這短短的一篇發願文,那需要開課?怎麼能講十堂課?
「天台智者大師,九旬談妙,一個妙字就講了九十天。」法師四兩撥千金的一語帶過。在課程之中,法師深入淺出地引導學員,了解發願文的精神,意義,並老婆心切地重覆提醒基礎的佛學觀念。在這十堂課中,並沒有把整篇發願文講述完畢。學員們均殷切期待師父能在未來,重啟新課,將整部發願文導讀完畢。
見石法師秉承「先以欲勾牽,後入以佛智」的信念,在第一堂課時,即已展示這堂課全勤的獎品:莊嚴的觀音菩薩像及彌勒菩薩像。由於法師的授課活潑生動,加上獎品的激勵,果不其然,每堂課出席人數一直保持在40人左右。結業時,獲得全勤獎的有14名學員,出席率七堂課以上的學員,授予結業證書,結業學員有33人。法師為了鼓勵居士聽經聞法可真是不遺餘力,煞費苦心!
結業當天,恭請玉佛寺淨海長老頒發結業獎品。
長老表示:「現代的弘法法師難為,開一堂叫好又叫座的課很不容易,弘法法師不僅對佛法要有充份的了解,並且要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詮釋。因此,一位弘法法師必須具備下面幾個條件:一、詞無礙,二、義無礙,三、法無礙,四、辯才無礙;然後再運用當今的知識及語言來教導大眾,見石法師的課票房高是有他的道理的。」
淨海長老詼諧的語調,數度引得學員們哄堂大笑。
感謝見石法師三年來在玉佛寺不斷地為學員們開課,讓大眾學員受益良多。
2009-11-23
德州菩提中心參訪
2009年11月22日,見石法師帶領玉佛寺會員組組員、佛學研討班學員及學員親友百餘人參訪菩提中心。除了寺院參訪外,中午為大眾準備了素食BBQ,下午並帶領大眾寺院巡禮。活動從上午十點集合到下午四點鐘結束,節目安排十分活潑,行程相當緊湊。
中午的素食BBQ,從醬料調配、食材挑選都是有師父親自指導,發心的學員協助準備的。「素食燒烤」對大部份學員而言不僅陌生,更覺得不可思議。大家不禁問道:「素食也可以燒烤啊?」「沒有肉要烤什麼啊?」「烤素的一定沒有味道,一定很難吃吧!」出忽意料的是,當燒烤端上檯時,大家驚訝素烤的美味,有學員表示,素烤竟比葷食更好吃,口味絕不輸於其它炭烤食物;並詢問醬料如何調配。除了素食燒烤外, 還有多年餐飲經驗朱居士提供炒米粉及美味的冬瓜湯。
餐畢後,第一個活動是《寺廟巡禮》,法師帶領著大眾,一路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藉由各種職故、禪宗故事,深入淺出地介紹 《菩提中心》的寺院建築,除了對佛寺的了解,也藉此機會教導大眾諸多佛教上的用名詞、慣用語。例如:何謂 「掛單」;寺院裡除住持之外,還有那三位職事師父可披掛念珠?如何區分他們的職位?在參觀明心堂時,師父藉由天慧實徹禪師與雍正皇帝的故事,介紹了「禪七的由來」。
在鐘鼓樓前介紹「暮鼓晨鐘」,師父並當場示範了一段 「風雨雷鼓」及 帶領大眾唱誦「叩鐘偈」,參與的大眾學員無不心開意解。
在寺院巡禮之後,學員們進入明心堂(禪堂),由法師帶領的懺摩禮拜及禪修靜坐。清揚優雅的唱誦聲暢揚在莊嚴祥和的禪堂,學員們收斂著平日奔野的心,隨著佛號至誠懇切的禮拜。最後禮請玉佛寺住持宏意法師為大眾隨喜開示,並為佛學研討班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四點鐘參訪活動圓滿結束,學員都表示在這育教於樂的活動裡受益良多,法喜充滿。
2009-11-22
玉佛寺義賣會
2009-09-01
《怡山然禪師發願文》導讀 通啟
2009-08-22
台灣宜蘭監獄弘法
2009年8月21日,見石法師應台灣宜蘭監獄之邀前往監獄輔導受刑人。在為受刑人開示之前,黃典獄長先感謝見石法師撥冗前來,並提到近年來毒品的危害,造成許多社會的問題,尤其毒品的戒除不易,受刑人往往在出獄後,又染上毒癮,雖然這工作十分不易,但獄方仍抱持著能救一個就不放棄的理念來協助受刑人。法師讚歎這樣的精神如同地藏菩薩一般,不捨一眾生的悲願。
見石法師對受刑人開示,人的思想、習慣是後天養成的,就像路一般,原來沒有的路,經常的走就變成了一條路,當路形成了,就變成了一種習慣,不容易換別的路走。人的習慣也是如此,常常的思惟,就會成了心中的思路,變成一種習慣。要改變就要有勇氣去走出新的一條路,過去的路帶著我們走到今日的結果,今天要改新革面,就要走出一個新的心路。法師期勉大眾,能以善捨惡,要有勇氣,用行善的心念,用助人的想法,用忍耐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把過去不好的想法改變掉,就能走出新的道路,一條新的心路。
2009-07-29
中國參學之旅
2009-07-19
北京「宏愛遠志」助學捐款
2009年7月18日,見石法師參訪中國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代表 Awakening Mind Chen Center 捐款給「宏愛遠志」基金,並為曾受捐助的學生開示佛法。
「宏愛遠志」基金是由曾接受支助的北京宏志班的第七屆畢業生發起組織成立助學基金,用於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宏志班是北京市政府為品學兼優,生活貧困的學生設置的高中班,貧困的標準是每月每人平均收入在人民幣320元以下,即未達北京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家庭,然而這些學生的成績都十分的優異,北京市政府提供學費全免,直到高中畢業為止。
自2001年起,美國陳居士及翁居士即發起支助宏志班的生活費用,宏志班學生十分優秀,在畢業後皆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但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就讀,因此陳居士與翁居士等善心人士,於宏志班學生考上大學後,持續捐助大學學費。這些曾受支助的學生,於畢業後組織成立「宏愛遠志」基金,幫助貧困的學童,延續過去愛心人士帶給他們的真愛種子,在社會中發芽成長。
陳居士及翁居士追隨見石法師修學佛法多年,見石法師亦肯定其助學的善心,此次參訪中國期間特別與學生們見面並為還在就學的學生們開示。
見石法師與學生隨席坐在清華大學的草地上,為學生開示道,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接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得到的幫助或許是金錢、或許是關心,但最大的禮物是這助人的理念,這樣的觀念會深植在心中,每個人在過去都曾接受過他人的幫助,才會有今天的自己,這些幫助可能是父母、師長、兄弟、也可能是有緣的陌生人。平常應該抱持著感恩的心來面對每個人,也將過去接受別人幫助的精神,落實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將這分愛心回饋給未來的每個生命。
貧困助學也是Awakening Mind Chen Center的成立宗旨之一,見石法師也捐款,並鼓勵「宏愛遠志」基金的學員們,為助學的善業繼續努力,並承諾將會參與並支助貧困助學的工作。
2009-05-12
《佛說四十二經》結業
九堂《四十二章經導讀》佛學課程,已於五月三日圓滿結束,每堂課平均出席人數達三十六人,共有二十八人領取到結業証書,全勤十八人。
當天,適逢見石法師生日, 新、舊學員為他合辦了個小小的 “Surprise”慶生party及送別會。法師表達了對玉佛寺二位長老的關懷和居士們一路護持的衷心感謝,讓他兩年多來能安心地繼續他的學業。學員們更感恩師父在課餘不斷地為我們開課,更預祝法師在今年年底順利獲得學位。
五月十日假活動中心由淨海長老及玉佛寺住持宏意法師頒發証書及獎品。見石法師笑稱這是他在玉佛寺開課來,全勤人數最高的一次,因為第一堂課就宣佈了全勤的獎品是黑檀小木魚及金線棉墊一份,充份顯示(印証)經典裡所說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
法師請學員們發表學習心得:
學員一(周卓): 第一次上佛學課,希望有機會繼續上課。
學員二(魏珊琴):從未進過寺廟,更不用說上佛學課。作了四十年的基督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依舊找不到答案,經友人介紹只想把這堂課當做哲學課來學習。 四十二章經這門課就如入門磚,雖然目前尚未皈依,已開始能對事情想得深及遠,希望有機會再上法師的課。
學員三(陸嫣華):進佛寺多年,很慚愧從未上過佛學課,這次非常有福報,能上法師的課,受益良多。
學員四(王秀春): 連上了兩期課,先生質詢學佛之人,脾氣何以未改?有待努力。
學員五(陳美茶):喜歡師父不時的在課堂上把主題拉回在 “心性”上,在日常生活中受益無窮!
學員六(萬佩儀):第一次上佛學課,第一堂課師父就點破了我們這群為人父母的一些通病,讓我們正視真正的親子關係,尊重孩子們青少年期的人格發展,做父母的要放手,不要總以自己的角度來衡量或替孩子決定些什麼。回到家女兒問上些什麼課?當她知道師父的論點時立刻說: “這個好!” 鼓勵我繼續上。很慚愧,只拿到了結業証書。
學員七(袁有鳳): 大道理不會說,只會回家乖乖頌經,体會最深的是師父常提何謂真正的快樂? “離苦得樂” 。
進佛寺廾餘年,第一次上佛學課就是上見石法師的課,兩年來除了告病假一次,從未缺課的學員八(翁錫榮): 為了上師父的課,重拾書本、字典(佛學),只恨自己記憶力大不如前,只得靠不斷地薰習來補救。
學員九(慈良): 學得還是很不夠!上了師父三學期的課.第一期不知所云,第二期漸入佳境,這學期 師父出作業可謂高招,逼著大家回家讀經,重溫講義,效果特別好.常常做功課到半夜。老覺得兩小時的課程太短,盼師父早日回來再為我們開課。
學員十(陸燕琪): 從小讀的是教會學校,要求先生得先受洗才能步入禮堂。年前因父親的往生進了佛寺。感謝師父的課才有機會發現過去錯誤的知見,而認識真正的佛教。尤其是先生更是滿心歡喜期待每週的課程。
學員十一(胡美英):上了師父的八大人覺經及四十二章經兩期課。已開始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以前的我,不到兩年必換個工作,因為我看什麼事都不順眼。上課後學習到用不同角度看人、事、物,心裡坦然多了。
國學底子深厚,也是第一次上佛學課的學員十二(白寶典):仿學童作文 “願望” 作詩一首,願與同修共勉。
當天,適逢見石法師生日, 新、舊學員為他合辦了個小小的 “Surprise”慶生party及送別會。法師表達了對玉佛寺二位長老的關懷和居士們一路護持的衷心感謝,讓他兩年多來能安心地繼續他的學業。學員們更感恩師父在課餘不斷地為我們開課,更預祝法師在今年年底順利獲得學位。
五月十日假活動中心由淨海長老及玉佛寺住持宏意法師頒發証書及獎品。見石法師笑稱這是他在玉佛寺開課來,全勤人數最高的一次,因為第一堂課就宣佈了全勤的獎品是黑檀小木魚及金線棉墊一份,充份顯示(印証)經典裡所說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
法師請學員們發表學習心得:
學員一(周卓): 第一次上佛學課,希望有機會繼續上課。
學員二(魏珊琴):從未進過寺廟,更不用說上佛學課。作了四十年的基督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依舊找不到答案,經友人介紹只想把這堂課當做哲學課來學習。 四十二章經這門課就如入門磚,雖然目前尚未皈依,已開始能對事情想得深及遠,希望有機會再上法師的課。
學員三(陸嫣華):進佛寺多年,很慚愧從未上過佛學課,這次非常有福報,能上法師的課,受益良多。
學員四(王秀春): 連上了兩期課,先生質詢學佛之人,脾氣何以未改?有待努力。
學員五(陳美茶):喜歡師父不時的在課堂上把主題拉回在 “心性”上,在日常生活中受益無窮!
學員六(萬佩儀):第一次上佛學課,第一堂課師父就點破了我們這群為人父母的一些通病,讓我們正視真正的親子關係,尊重孩子們青少年期的人格發展,做父母的要放手,不要總以自己的角度來衡量或替孩子決定些什麼。回到家女兒問上些什麼課?當她知道師父的論點時立刻說: “這個好!” 鼓勵我繼續上。很慚愧,只拿到了結業証書。
學員七(袁有鳳): 大道理不會說,只會回家乖乖頌經,体會最深的是師父常提何謂真正的快樂? “離苦得樂” 。
進佛寺廾餘年,第一次上佛學課就是上見石法師的課,兩年來除了告病假一次,從未缺課的學員八(翁錫榮): 為了上師父的課,重拾書本、字典(佛學),只恨自己記憶力大不如前,只得靠不斷地薰習來補救。
學員九(慈良): 學得還是很不夠!上了師父三學期的課.第一期不知所云,第二期漸入佳境,這學期 師父出作業可謂高招,逼著大家回家讀經,重溫講義,效果特別好.常常做功課到半夜。老覺得兩小時的課程太短,盼師父早日回來再為我們開課。
學員十(陸燕琪): 從小讀的是教會學校,要求先生得先受洗才能步入禮堂。年前因父親的往生進了佛寺。感謝師父的課才有機會發現過去錯誤的知見,而認識真正的佛教。尤其是先生更是滿心歡喜期待每週的課程。
學員十一(胡美英):上了師父的八大人覺經及四十二章經兩期課。已開始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 。以前的我,不到兩年必換個工作,因為我看什麼事都不順眼。上課後學習到用不同角度看人、事、物,心裡坦然多了。
國學底子深厚,也是第一次上佛學課的學員十二(白寶典):仿學童作文 “願望” 作詩一首,願與同修共勉。
“拈花落葉悟緣覺,鹿車載道大乘學;親友離欲正四諦,辟支精進菩薩界。”老法師結語:學習佛法需要長期薰習,鼓勵大眾繼續上課。
師遺同修木魚有感,即作打油詩一首:
“師遺木魚伴輕敲,己造業障何人消;因緣同修菩薩道,離苦得樂智慧高。”
2009-04-04
靜坐教學 -- 如何紓解課業壓力
地點:Social Work Building #328, University of Houston
休士頓大學 社工大樓328
日期:3/31(星期二) 4/2(星期四)
時間:4:00pm 準時開始 (課程約50分鐘)
贊助者: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見石法師受邀至LSS指導學生靜坐。教導學生如何運用數息觀的方法,釋放學業的壓的力,提升專注力,在未來的繁忙的課業中,用平靜的心來面對。
2009-03-28
德州大學演講 - 禪與生活
2009-03-25
夏威夷弘法:宗教心靈對話
宗教心靈對話﹝Spiritual Conversation﹞,是由夏威夷大學學生自發性組成的團體,每週邀請不同宗教的老師,給予不同觀點的思惟,其中組織領導的學生之一約翰,其父親也是一位宗教人士。見石法師受邀,為學生介紹中國禪宗的觀點與特色。
見石法師指出,禪源自於中國,是佛教的精神所在。禪宗強調要找回自己的本心本性。法師以《楞嚴經》中的客塵的觀念,說明如何是真實的自我,如何是客塵。佛教強調無我,是要認清,在無常的事間中,來來去去,生滅變異的是客,就像是旅館中來來去去的客人;而常住不變,才是真正的主人。釋迦牟尼佛在弘化之初,為大眾說明苦、空、無常、無我的觀念,最後宣說涅槃經時,又提到常、樂、我、淨的觀念,這兩者並無衝突,而是修行中的過程,最開始須認清在我們生命中,那些是來來去去,生生滅滅,虛幻不實的客,而那些又是恒長不變,常住不動的主。如果不認清賓、主,那往往是把自己的生命投資在虛幻不實的「客」上面。
參加的學生鬥,有日本淨土真宗的講師,及學員,也有研究日本佛教的學者,在不同宗教的教義討論中,與會者對佛教中的觀點,感到十分的震撼,在見石法師的詳盡開示後,仍留下來討論,把握機會和法師請法。
2009-03-21
夏威夷弘法:濱海公園野餐弘法
在淨宗學會的開示之後,與會的學員們對見石法師靈活的教法十分敬仰,邀請法師於當週星期五,於Ala Moana Beach Park,一同野餐,再為大眾隨席開示。當日風和日麗,在海邊的樹陰下,聚集了五、六十位法喜充滿的信眾,如浴春風般的聆聽法師的開示。
在會中,法師還為大眾吟唱「順治皇帝出家自嘆詩」,並鼓勵大眾精進修行。
在會中,法師還為大眾吟唱「順治皇帝出家自嘆詩」,並鼓勵大眾精進修行。
2009-03-19
夏威夷弘法:禪與淨
2009-03-05
夏威夷大學演講: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 中國禪輕鬆談
日期:三月十三日 星期五
時間:下午三點半至五點半
地點:夏威夷大學教育學院( Wist Hall) #115
佛教是什麼?是逢年過節到廟裡燒香許願嗎?還是初一十五吃齋唸佛呢?
佛教傳入中國後,不但影響了中國的文學,為中國文學開啟了另一想像的空間;更是白話文學的濫觴,也豐富中國文學、語言的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經常使用的成語,許多都是來自於佛教經典或是禪宗的故事;例如:大千世界、一絲不掛、聚沙成塔、作繭自縛...等。佛教中的禪宗自唐代以來,便取得了佛教傳承的重要位置。強調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的禪法,卻被以記載祖師言行之公案形式記載、流傳下來,尤其充分展現在成語俗諺之中,更可看到禪宗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遠從休士頓來訪的釋見石法師,在文化多元的台灣出家、在禮教傳統的中國受戒、現在美國進修。法師歷經傳統與現代衝擊、東西文化的洗禮,演說佛法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將佛法的哲思貫徹在生活中。
此次講座將採用源自佛教的成語俗諺,為大眾介紹禪宗的心法和中國的佛教。我們誠摯邀請您,來參加這個輕鬆有趣的講座。
備註:此講座將完全以普通話講演
時間:下午三點半至五點半
地點:夏威夷大學教育學院( Wist Hall) #115
佛教是什麼?是逢年過節到廟裡燒香許願嗎?還是初一十五吃齋唸佛呢?
佛教傳入中國後,不但影響了中國的文學,為中國文學開啟了另一想像的空間;更是白話文學的濫觴,也豐富中國文學、語言的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經常使用的成語,許多都是來自於佛教經典或是禪宗的故事;例如:大千世界、一絲不掛、聚沙成塔、作繭自縛...等。佛教中的禪宗自唐代以來,便取得了佛教傳承的重要位置。強調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的禪法,卻被以記載祖師言行之公案形式記載、流傳下來,尤其充分展現在成語俗諺之中,更可看到禪宗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遠從休士頓來訪的釋見石法師,在文化多元的台灣出家、在禮教傳統的中國受戒、現在美國進修。法師歷經傳統與現代衝擊、東西文化的洗禮,演說佛法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將佛法的哲思貫徹在生活中。
此次講座將採用源自佛教的成語俗諺,為大眾介紹禪宗的心法和中國的佛教。我們誠摯邀請您,來參加這個輕鬆有趣的講座。
備註:此講座將完全以普通話講演
2009-03-01
英文班演講 -《由禪宗公案認識佛法的實踐》
見石法師應玉佛寺英文佛法討論班之邀,為學員開示禪宗公案與佛法的實踐,透過禪者的對話、機峰,讓學員了解,禪宗與其他宗派的不同,禪宗強調心性,更重視知見,有正確的知見,就能引領學人走向正確的道路。法師提出佛印禪師與東坡居士的公案為例,生活中有許多的八風,我們應該如何能在這繁忙的生活中,不為這八風所動,能理性平等地面對生活。
Publish Post
在問題回答中,有一學員提到,他知道禪修、靜坐對提升自我,非常有幫助,但他經常會忘記平常的練習。法師指出,人的習慣就是練習出來的,古人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修行就是修改障礙我們成長提升的習慣。好的習慣可以養成,壞的習慣可以養掉。首先把標準放低,如果禪修十分鐘真的覺得太累,就先坐個五分鐘,每天慢慢的加長,日久功深,就成了習慣了。而定時定點,也是一種養成習慣的方式,在每天起床後練習,或是睡前靜坐,變成每天的定課,練習持久後,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容易讓心保持平靜,對情緒的掌控能力也能提升,對自己也會更加的了解。
2009-02-15
《佛說四十二經》導讀 開課
訂閱:
文章 (Atom)